【動美新聞】首屆光節《顯影祭—夜行現象》 點亮南藝之夜
經濟日報【首屆光節《顯影祭-夜行現象》點亮南藝之夜】
文/黃姿婷、圖/南藝大提供
《顯影祭—夜行現象》11/14-2/14點亮南藝之夜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於2024年11月14日至2025年2月14日舉辦首屆光節《顯影祭—夜行現象》,為期三個月的光節集結了4組南藝大優秀校友與4組南藝學生團隊,帶來裝置、錄像與互動等多元媒材的光影作品。邀請觀眾一同踏入光影閃爍的南藝之夜,體驗藝術與日常的對話。
展覽以「夜行現象」為核心主題。光影作品在夜幕下閃爍,除了絢麗的視覺魅力,更蘊含對自我、社會等深刻反思。此次由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羅禾淋副教授帶領南藝學生策展團隊:謝雨庭、黃孟凡、潘保源、林亭羽、林佩穎、劉友真、黃姿婷等學生執行光節規劃,羅老師提及策展緣起為與附近居民的交流中,發現不少住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周邊的居民其實從未走進過南藝大。希望能透過光節的展覽形式,串連起南藝大與周邊居民的互動,打破藝術場域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隔閡,讓更多人透過這場展覽感受到南藝大獨特的藝術能量與氛圍。
此次邀請了四組擁有豐富展覽經驗的南藝大校友們進行展出。有用主張的《覺醒》以巨大的眼睛造型為主體,透過燈光流動模擬眼睛的開合,展現從無知到自我認知的過程。夜晚「開光」的瞬間,讓觀眾超越表象進入更深層的感知,進以連結真實與虛擬世界的視野;林建志的《烏山小蟹》以剩餘的保麗龍材料,將個人的記憶與自然形態相融合,創作出工廠周圍時常會偶遇一些小生物,了展現了剩餘物的可能性;禹禹藝術工作室的《光場》利用竹材與複合媒材創造光影交互的空間場域,作品呼應展場建築的幾何切線,將光影的流動延伸至館內外,探索人與環境的情感連結。光的變化在夜晚中引領觀者進入一個詩意而動態的幾何世界;張程鈞的《依依不捨》以兩輛電動車在草地上「談戀愛」的方式呈現,幽默地探討移工生活中面臨的文化與政策束縛。捕捉社會邊緣群體在法規變遷下的日常變化,提出對公平與生活權利的深層思考。
在校徵件則選出四組學生團隊,跨領域的合作為展覽注入不一樣的面貌。黃孟凡、謝雨庭與潘保源的《類神經網路樹》以光纖結構模擬人工智慧的神經網路運作,透過感應現場行動網路的使用量改變光纖閃爍模式,呈現數據流動與信息傳遞;林亭羽與游子函的《她/他說》聚焦於慾望與社會認同的議題,運用光柵與眼睛錯視原理,創造出「嘴巴」不斷動作的視覺效果。作品反思個體在追求認同與滿足虛假需求中逐漸失去自我的過程,觀者可以自由移動,以不同角度體驗這種虛實交錯的視覺感受;黃姿婷、蔡采倫與黃俊凱的《日/失常》從都市空間中的故障燈光出發,記錄並轉譯其閃爍律動,將其轉化為聲音,模擬非人語言的對話。作品挑戰了人類對環境的既定感知,強調那些被忽略的城市微弱訊號所蘊含的有機性;黃至瑄與張家軒的《光盒》靈感源自愛因斯坦與波耳的光盒思想實驗,作品透過小孔投射光線,模擬重力對時間的影響。這件作品將複雜的科學理論轉化為直觀的視覺表達,試圖在光影中展現物理世界的詩意。
《顯影祭—夜行現象》集結了校友與在校生的創作能量,展現南藝大在光影媒材上的創新探索。每件作品都在光與影的變幻中傳達藝術家對現實與虛擬、人文與現代的深入思考,展覽每日於傍晚五點至晚間十點開放,地點位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園內,免費入場,期待觀眾的蒞臨與參與。
展覽資訊
•展出日期:2024年11月14日-2025年2月14日
•開放時間:每日 17:00-22:00
•展覽地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報導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8367857?from=edn_newestlist_cate_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