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111學年度 6月 影視音文化與數位內容產業教師精進計畫

    由本校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主辦的教師精進企劃,於六月份舉辦講座,邀請了獨立影、藝評及策展人王振愷,南方影展藝術總監黃柏喬,以及台南市文化局文化資源科科長余晏如,進行了一場「南方藝文生態與未來想像」的深度對談,該講座皆讓與會師生獲益良多。

    本次講座於6/7日舉辦「南方藝文生態與未來想像」,作為影視音文化與數位內容產業課程的期末座談會。在講座的一開始由主持人袁子賢助理教授作為開場,接續由三位講師分享著自身對於南方的藝文生態觀察與實際藝術培力等相關經驗。

    第一部分為策展人王振愷,以「如何描繪南部藝文生態:一位獨立工作者的實踐與觀察」的主題來分享。首先他先對於藝術產業的分工做介紹,又針對藝術行政的工作做了更細節的補充,並提到許多替代空間多半是靠補助作為營運的方式。而對於自己南部的書寫之道,他曾以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的成立與地方圖書館熱的狀況作為反思,更出版了《光源下放電影:南方影展二十年》,並提到了許多藝術扎根都是需要時間養成,沒有一個十年,是看不見成效的。

    第二部分由南方影展藝術總監黃柏喬接力說起,以「獨立電影節的觀點與實踐」作為切入點,並以幽默方式提及十年前他也坐在台下,聽著台上的人分享南方影展的點點滴滴,如今作為策展人,他將這十年的培育與實踐一一分享給學生們。南方影展的地基打在關注邊緣,爭議性之社會議題,這也讓它們迅速與眾多電影節產生出區別。除了以曝光年輕導演、具實驗性題材等作品外,同時南方影展也懷抱著培育地方閱讀影像之能力的使命感,從校園影片巡迴、下鄉放映、到舉辦南方紀錄手等影像教育,由此可知這些都是向下扎根的社會實踐行動。

    最後由台南市文化局文化資源科科長余晏如,做最後的分享,講師將「藝術介入社區參與:以蕭瓏國際藝術村」為例做介紹,該國際藝術村是一個提供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的空間,也正和本校的動畫組、互動組、造型所等需求相當吻合,同時更解釋十四倉的命名由來,可見裡頭可運用之空間非常多。接著講師也分享了藝術村與國內竹圍、關渡工作室的交流經驗,也接待過不少國外駐村的藝術家,這些皆能豐富蕭瓏國際藝術村的空間,將蕭瓏國際藝術村作為在地與國際中間的橋樑。講師也提到未來方向會朝向「藝同培力」之方向,增設藝術行政的相關課程,培養策展打光,擬定合約、英文能力等技能,將藝術產業的發展更趨完整性。

    這三位講師同是位在南方,皆以培力、藝術扎根等目標前進的藝文工作者,著實提供給學生們對產業與實務更具體與明確的想像,並實際分析南部藝文生態更多的可能性。策展人王振愷提到在南部書寫與看展時,能更具有掌握度,而非是一種資訊爆炸的狀態。藝術總監黃柏喬則提及了過往擔任補助評審的經驗,說明了政府部門皆有南北平衡的考量,對於擁有南部身份的創作者是一種優勢,這一次的教師精進計畫也讓學生們在未來發展有更多可能與想像。

撰稿人:王岑瑜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