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 8月展演活動_光影編導現地創作營
本校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於八月中在嘉義朴子舉辦光影編導現地創作營,此次的創作營課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企劃概要、現地創作營與成果發表會,邀請了數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講師為學員們授課。此次創作營的學員除了本校動美所的學生外,也包括了對影像有興趣的校外人士以及朴子當地居民,透過分組的方式,大家從一開始的劇本發想、向講師提案開始,到最後的短片拍攝與產出,均嘗試著與陌生人、非同領域的人合作,共同激盪影像的想像力,度過了充實且收穫滿滿的十天旅程。
第一階段的企劃概要課程於台南的胖地舉辦,除了王藝樺講師帶來的精彩課程為我們打下創作短片劇本、提企劃提案的基礎與信心之外,我們也是在當天與未曾謀面的同學、組員相見歡,看到中午休息時大家熱絡的交流彼此對影像的喜愛更是加深了我對未來一個禮拜活動的期待。 第二階段的現地創作營,我們一行人則是到了位於嘉義朴子的2號基地上課,一行人窩在是由三合院改造的2號基地小教室裡,不僅是在心理上,連同物理上都拉進了組員間的距離,也透過各種不同課程設計的討論活動,讓大家更了解彼此,一起進步,如第一天詹晨智講師帶來的攝影與燈光設計課程,就透過我們過去曾拍攝的影像作品來當作教材來討論,不但就攝影、燈光技術為同學指點迷津,也一同讓大家參考不同風格的創作影片,另外蔡順仁講師的影像企劃與田調課程也是很重視小組合作的一門課,除了教導田調的SOP,我們也現學現賣,馬上去找朴子在地居民當作田調訪問的對象,不但更了解朴子這塊土地的故事,也為我們接下來要創作的影片找尋題材靈感,而林孟寰講師則是從撰寫劇本、塑造角色的方向切入,帶領我們了解該如何創作出立體的人物以及田調扎實、堅不可摧的劇本,將之前田調課所學的知識銜接、應用到我們各組創作的劇本上,另外,除了書面上的劇本、前製作業,楊惠閔講師帶來的課程可不只是紙上談兵而已,講師的表演課除了讓我們真的見識到每個學員活潑外向的真面目外,也有很多需要即興創作的表演活動,講師也都一一指導各組可以更加進步的地方。課程來到了尾聲,最後則是由李宜珊講師帶來導演功課的課程,也就代表著我們已創作好的劇本即將要進入拍攝的環節,講師講了很多導演在拍攝現場應注意的事項,無論是在螢幕前或是在螢幕後,另外還有「溝通」的重要性,重要到我都忘了要側拍活動紀錄用的照片,最後也是由李宜珊講師負責每組的拍攝劇本提案,講師一一針對每一組的提案簡報、logline、劇情結構,或是更詳細的分鏡劇本,都給了充足的建議與回饋,也讓即將在隔天要拍攝的我們踏實了許多,而且多了許多實質上的幫助。自17日上完最後一堂課程後,便是各組的拍攝時間,必須在22號發表會以前,各自完成約10分鐘以內的作品。其實真的不簡單。
本次的小組分成三組,有多為致力地方創生的社會人士們是第二組、多是南藝動美所學生的同樂會為第三組,以及我們,幾乎是雜揉最多不同領域、生命經驗的第一組。各組都必須在緊湊的時間內(大約四天),完成題材發想、討論、編劇、田調、勘景、拍攝、剪輯等等,最終完成本次工作坊的成果,而眾所皆知,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不會是最大的困難點,在這樣的分組配置以及急迫的時間壓力下,歸納統整不同的意見、甚至發想出拍攝的形式重點、以及協調演員,對我們來說實在是一次相當重大的挑戰,也因如此,這兩週以來,我們度過了數個撿拾領散時間加緊討論、外加心力交瘁的夜晚與早上。
約莫是課程開始後的第三日,我所在的小組,於朴子當地田調勘景的過程中,相當幸運的尋找到東石高中棒球隊。當時我們正走在東石高中的校區,一邊躊躇著、焦慮著如何進行拍攝,一邊穿越到操場,此時彷彿望到了一望無際的紅土,以及在旁暖身著的棒球隊員們。啊,是的,要的就是這個呢,正是這青春洋溢的一景,定調了我們接下了攝製的風格走向。
攝影師、導演、和我就在這個剎那,一致虎視眈眈的向棒球隊走去。首先我們只是在外圍繞著觀察,走馬看花似的逐漸靠近,接著,一位看起來十分陽光、膚色健康又精瘦而不失健壯的有為青年走了過來。顯然是想詢問我們鬼鬼祟祟的在此幹嘛,當然此方也據實以告,希望球隊能借我們幾位演員來拍攝短片。有為青年有些靦腆的笑笑,表示這必須詢問教練以及校方。而與此同時,我手持著相機,朝著小球員們假裝拍攝,雖然心中是稍微難掩剛被婉拒的迷茫與失落。
但球員們居然開始比起YA手勢了!而且反應很親切!真是令人意外!小球員們拍攝的興致漸漸高漲,呼朋引伴的到來,各種合照,各種姿勢,面對如此的熱情,我也只能以鏡頭與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的快門對其熱烈回報,透過鏡頭,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直接拉近與人的距離,這幾乎是這段日子以來最大的收穫。
也因這般好的開始,我們成功獲得本組的兩位主角。說說我們的片子吧,片名是「線在」大致上是一部關於青春時期,兩位好友在疫情以及社會價值、情感認同此數種背景交錯、雜揉下而生的故事,以紅線作為防疫距離和情感界線的符號道具,走一個青春純情詩性風格。故此,這個劇情中只會有兩位演員,並讓其活動在朴子的街景中,我們辛苦尋找組織而來的,豐富又能推動劇情的場景,對了,拍攝時程為一天,多麽的緊湊又複雜。然而就像嫌我們還不夠焦躁一般,連續好幾天的晴天就在拍攝的當天中斷,硬是把一天分成晴雨晴雨雨晴的區間,這又道是無晴還有晴?總之如同本工作坊詹晨智老師說的:「既然老天爺給了,那就用吧。」總而言之,我們仍舊風雨無阻的拍攝了,就算淋著雨淋著機器也拍、攝影師躲在車上也拍,熱血啊!
後製時期我並不孤單,與第三組共同經歷了那些無眠的夜與難以忘懷的熬,相伴看了8月21號的日出。來談談他們吧,第三組的片子叫「消屍」,創作形式是「台北物語」版的「大佛普拉斯」,目標是B級片,非常無釐頭、非常亂搞、非常B級,我也叫他做送給電影人的B級情書。有幸在我們組殺青的隔天,協助了這組一場戲的場務、拍攝,說來有趣,我在兩組竟擔任了差不多的工作。但這一組的手筆也蠻大的,讓我觀摩了買豬肉、內臟,以及現場拍攝的肉屑橫飛,不由得令人打從心底欽佩他們對於影像的熱情,這股熱情甚於延燒到後製階段,動畫、字卡、音樂,無一不用心製作,實在驚人,在播映的當天也呈現了相當完整的真性情亂搞之作(稱讚意味)。
至於第二組的題材則相當在地,以本地文化地景做導覽,是相當安全的題材,該組的紀錄片導演對攝影機十拿九穩,是十分的運籌帷幄,司掌各個與畫面有關的大權,小組作品「走讀朴子」非常能體現一致的風格,惟組員做出的調整,使之產生了些微的參差,更富趣味。
22日是最後的成果發表,三組相繼播映,以及上台問答,這問答有針對影片內容的,也有對於田調狀況的,更甚有針對組內溝通的問題,每位同學在討論上都相當的熱情,而子賢老師和順仁老師也不吝嗇的提出指教和經驗分享,這也是本次工作坊的最後一堂課,檢視成果之餘,每位學員也主動的交流、留下資訊,讓活動不是一個節點,而是一個延續,正如前幾日課程所教導的,田調完成不是結束了一段關係,而是延續一個往後的可能。最終,子賢老師也提醒了大家,對於創作十分重要的本質:「好好生活。」
撰稿人: 蔡采倫、陳昆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