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107學年度 11-12月展演活動-2018華語電影論壇影展暨影像工作坊

2018華語電影論壇影展以應亮導演的《自由行》開幕(11/20),由黃玉珊老師映後座談,此片透過導演自身的特殊背景,談論國家之於人權以及親情之於理想,而電影中的人物劇情甚至寫實的語這些經驗相互映射,也間接體現出所謂「兩岸三地」之間的地、國、家上人們的矛盾和難解之情。


隔日(11/21)短片單元《繁花盛開》、《窺戀》、《亮亮與噴子》、《盲口》、《高山上的茶園》一系列短片放映,由李佳軒同學做映後的討論,討論青年拍片的困境以及創新的題材以及思考未來的方向,並透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分析以及實例為本段討論增添了許多寫實和印象深刻的記憶點。《李孟哲導演回顧單元》是本校已故校友李孟哲導演的回顧單元 。李孟哲導演的作品不乏帶有對當時社會的質問,甚至在九零年代用實驗性的影像風格去批判體制的荒謬,如《記錄與真實》、《南之島之男之島》,或是用逐格動畫以人偶去嘲諷回應「物化女性」的問題,如《最佳女主角》,這些在當時略顯前衛的形式帶給觀眾許多不同的啟發以及反思。映後由南藝校友、李孟哲導演的同學陳碩儀導演來與觀眾分析李孟哲導演的影片創作,現場觀眾也與導演對談紀錄片在現代的功用與紀錄所近年的轉型、改變等等,並對於私紀錄片有許多見解以及結論,達到討論交流、教學目的。


22日的長片單元《生生》透過失去哥哥的小孩與面臨癌末的老人之間的互動,呈現出生命課題中,「死亡」延伸的兩個不同世代、不同角度的觀點 。導演安邦在映後座談提到,面對越來越資訊化的社會,「網路直播」成了片中連接起老、中、青的橋樑, 透過直播,探討現代3C產品在這樣資訊化時代中的物品轉型與記憶銘記。《500米800米》主要討論中國一胎化政策強碰上當前的政治利益是如何造成一個山上鄉村以及山下城鎮的混亂,在林杏鴻老師的映後座談中,提到這部片很多情節對臺灣人來說是很荒謬的狀態,這是片中對國家政策上隱性的揶揄,也批判了中國社會上對女性為傳宗接代工具的傳統。而黃玉珊老師回應此片題材敏感,導演能夠拍出來是非常大膽的。


23日放映《大象席地而坐》,此片獲得本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長片獎,電影從四位不同角色在他們失望透頂的人生道路中,尋覓無處可逃的洞口,更是爭議地展現這世界裡每一位憂傷的靈魂樣貌。特殊的攝影風格、影片中四人境遇的隱喻,以及今年得到的殊榮,吸引了許多觀眾來觀賞,是此次影展參與觀眾數最多場次,於是場地移置學校最大的放映廳播放,影片播放四小時當中一直到片尾報幕皆無人離席,最後以胡波的笑臉結束後,觀眾才緩緩離去。


12月5日的影像工作坊,由楊荔鈉開場,討論紀錄片與劇情片的差異,並藉由楊荔鈉導演的兩部作品:老頭(紀錄片)、春夢(劇情片)說明創作思維的不同以及做法上的不同;下半場知名作家葉姿麟討論文學創作與劇本創作的差別,也分享作品《雙城愛與死》從文學轉化成劇本的過程,包括與製片方、導演等的溝通經歷等等。應亮影像工作坊與攝影美學與製作專題的課程結合,將同學們事先完成的劇本大綱、企劃交予應亮導演閱讀後,在工作坊上指導同學並與同學們討論,搭配導演事先準備的簡報與經驗分享,與同學們互動交流。並分享了作品《自由行》的創作源於自身與國家施壓、離家背井後與近年政治事件等素材連結且帶有反叛的意味,呈現出荒謬的故事,無奈的影像。 


撰稿人 : 池宸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