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 10-12月 實驗影像分析與創作課程模組

     由本校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主辦的實驗影像分析與創作課程模組系列講座暨工作坊,於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份共舉辦了五場講座,分別為實驗・影像・評論・研究與影像跨域策展兩系列。五場講座均讓與會師生獲益良多。

      第一場於11月28日,為實驗・影像・評論・研究系列的:言說與行動:重思九〇年代黃明川獨立製片。為能讓同學們更快切入黃明川導演,在座談開始前先播映了《寶島大夢》作品,接著由講師葉杏柔開始將黃明川導演的經歷爬梳出來,由於講師本人從事非影像相關領域,所以選擇從黃明川導演的人生經驗作為切入點,這也對於非美學背景的研究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方式。講者將黃明川導演的作品分為:「語言」在《西部來的人》中的紀實性、「女性角色」在神話三部曲裡的再現、「台灣思維」中的人文主義與實驗性等三個特色作為解析黃明川導演的途徑,並向學生們一一爬梳與介紹。

     第二場於11月30日,為實驗・影像・評論・研究系列的:錄像藝術還值得研究嗎?臺灣的自身系譜該如何搭建?,由洪鈞元老師帶來精彩的座談。作為「研究者」與「創作者」的雙重身分,講師洪鈞元將講座分為兩部分,先以為什麼要開始做台灣的錄像藝術研究,做為研究起源,並從中解釋錄像藝術歷史在臺灣是極匱乏且沒有一個脈絡,接著從自身的博士論文《台灣錄像藝術的場域變遷—《啟示錄》研究之後》開始為大家一一爬梳與釐清。最後切換身份,從創作者的角度來分析自身對於錄像藝術創作的大小事,帶出生命經驗與自己關注的「家與非家」的議題,可說是將研究與創作做了一個完美的結合。

     第三場於12月12日,為實驗・影像・評論・研究系列的:同志電影/陰性電影書寫,本講座由影評人但唐謨主講。從一開始講師就先說明本次主軸想講述的是一種「質地」,而這是難以被定義的、模糊的、一種非主流式的書寫方式。接著以大量影視、文學作品將陽性書寫與陰性書寫做為對照,同學們也從中更能了解講師所說的那種模糊的概念。接著後半部分析了西班亞導演阿莫多瓦之作品,作為陰性書寫實踐的例子,以「女人」作為母題,講解了何謂比女人還女人的形象,算是陰性書寫的最佳典範。

     第四場於10月31日,則為影像跨域策展系列的:從一條河到一支紀錄片的影像實踐與再現,本座談由《鑽石水族世界》導演黃琇怡談起。《鑽石水族世界》是一部關於在緬甸的台灣人與緬甸華僑共同養蝦的紀錄片,然而座談並非從該紀錄片作為主軸,而是向同學們深入淺出的帶出自己在田調過程中遇上的大小事。起初為申請了「流浪者計畫」,因而開始接觸了湄公河,並從中了解了緬甸、柬埔寨、寮國,之間的複雜關係。在導演長達數十年關注大河文化的議題下,也向同學展示了如何在田野調查中找到拍攝題材,並完成了這部《鑽石水族世界》。在座談最後也向同學們說明紀錄片發行之艱困,給出了相當多的實務經驗。

     最後第五場於11月5日,為影像跨域策展系列的:策展實務經驗分享及試做,本工作坊限定影美組的同學們參與,教授袁子賢將學生們移地至新竹美術館,觀賞了由魏榮達、紀心怡策劃的《棲居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藉由策展人的導覽,讓同學們也更了解整個展覽的配置、動線、規劃等巧思。在看展結束後,同學們也準備了各自的展覽企劃簡報,向兩位策展人進行一場模擬提案,過程中策展人也精準地提出企劃中可行的、不可行的建議,在這場交流中可說是獲益良多。

撰稿人:王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