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 4月展演活動_2022「偶動畫」實務工作坊, 跟著動美所一起來製偶

「2022「偶」動畫實務工作坊」邀請榮獲第55屆金馬獎動畫短片導演,有著傳統捏麵人背景的旋轉犀牛工作室-黃勻弦老師和唐治中老師來南藝動美所,實驗動畫課結合工作坊,帶領同學深入玩味與體驗偶動畫的奧妙。
工作坊一開始,為了讓大家先了解偶的製成,勻弦老師嫻熟地在手上輕抹一些凡士林並將樹脂土掐起一球,在手中反覆地揉平再搓揉,老師說這個是製作偶之前最基本的事情,接著老師拿起一旁像是梳子般的工具,並細細說起關於父親以前在街邊賣藝時自己研發的牛角尖的故事;老師還笑說路邊賣藝最講求速度,因為客人其實沒有太多耐心看或等一個偶可能要做好幾天,通常要留下客人就要講究精確的技法和速度,老師一邊說一邊拿起牛角尖開始跟我們介紹它的結構。

牛角尖有分成像梳子和尖端與鈍端三個部分,老師快速地用牛角尖示範了捏麵人的基本技法-挑、扭、捏、拉,示範後還開心的跟我們分享怎麼做玫瑰花,還開玩笑說如果土換一種顏色就會變高麗菜,老師一邊說一邊手沒有停下來過地將一小團樹脂土揉成一球然後用手指輕輕一壓變成像花瓣般厚薄分明,接著老師繼續掐起一團團的樹脂土,熟練地複製一片片花瓣,笑說如果自己以後不想要做偶的話搞不好還可以轉行去做烘焙之類的,畢竟都是在揉麵糰嘛!複製完一片片的花瓣後輕輕一捏一挑,一個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了。後來,老師分享自己做偶眼睛的小秘訣,這是她進修製作BJD娃娃課程時學到的,教我們只要在網路上找尋一些眼睛的素材,然後經過合成印成一張專屬眼睛素材的紙後,就能完美製作漂亮的大眼睛了!老師繼續說著眼睛的立體感是用果凍狀般的透明桌腳保護套製成的,還大方地說我們在場的人都可以一人拿個一兩顆帶走,老師一邊繼續揉土一邊說她上BJD娃娃的課程時候還有點不適應,因為她太習慣隨手可得的器材和土了,那種比較昂貴的方式製作她還真的不太適應,從此句話中就可以看出老師對於一般人都能好上手製偶這件事非常在意;老師揉好手中的土後終於要開始帶領我們進入製偶的世界了! 

老師拿起一旁的鋁線切了一小段,並用透氣膠帶黏在尾端,她說這是要防止手指固定在鋁線上時會輕易滑動出來,接著把揉好的樹脂土,在手指間輕揉成一長條狀的橢圓形,大概估略樹脂土和鋁線的中心點後包覆在黏了透氣膠帶的尾端,這是手指開始的做法,並要我們分別做出剩下的9隻手指頭,且等候它稍微乾後就可以再進行掌心的製作了。
用樹脂土搓揉成兩顆圓球,平貼在手指下方的鋁線兩側後,用錐子與沾水的小號水彩筆稍作修整後,光滑飽滿的掌心肉就製作完成了!事不宜遲,勻弦老師繼續教我們用較粗的鋁線折出身體骨架,鋁線延展性佳,容易彎折做塑形,但也兼具堅硬和不易氧化的特性,坊間多拿來做園藝或飾品等多項用途。老師先從一邊的腳底板開始摺線,先做出像葉子形狀的橢圓,接著垂直延伸到腳、骨盆、脖子到另一邊的腳,一氣呵成完成約二十公分長的架構,為增加穩定性,也重覆多繞了一次鋁線,並適度將腿部的兩股鋁線纏繞。緊接著她拿出熱熔膠,進一步把輕薄的飛機木黏在腳底板上,老師不忘叮嚀我們:「不用塗太多熱熔膠,我們不是要完全封住它,只是要做平整的作用」後期再用樹脂土做出鞋子或腳,透過小塊木板更能緊密將其與骨架貼合。
身體完成後,就能組合手和頭部等其他部位,幫它上肌肉、穿衣服,製偶最有趣的地方便是善用各種生活物品,鋁箔、海綿、濕紙巾甚至是塑膠袋,都可以當作服裝與骨架之間的填充物,增添體積感。最後再用粉彩「上妝」,在手指末梢、眼眶及顴骨處塗抹些許橘紅色,偶的精細度就會更上一層樓。她說在觀看學生作品時,有些就可惜在細節會有未盡之處,「當你照顧到越多細節,觀眾都看得到你的用心」老師講述她對創作的想法之際,手幾乎沒有停過,仍繼續為人偶塗塗抹抹。藝術沒有對與錯,創作者在過程中的任何選擇,都是為了帶給人們最大的視覺饗宴,製偶師對材質的追求與實驗精神,是如此切合這句話。

而另一位動畫師唐治中老師接續著介紹不同的動畫形式及停格動畫的運用。早期很多作品使用停格動畫來製作特效場面,直到《侏羅紀公園》後電腦動畫大量流行。老師將停格動畫依難易度分為真人動畫、實物動畫、黏土動畫、其他形式,最難的則是偶動畫,因為要製作出適合拍攝、比例正確、風格得宜的偶具很不容易。老師列舉PES導演三部不同時期製作的短片《Human Skateboard》、《Game Over》和《Fresh Guacamole》來讓同學觀察創作者歷年來的成長,除了提醒同學動畫材質、結合不同媒材和文化語言的重要性外,也提到技術只是個門檻,如何讓觀眾對作品有興趣、有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旋轉犀牛工作室從過去在創意市集擺攤販售自製的捏麵人產品中,挖掘出不同的角色故事設計;之後從爭鮮迴轉壽司的廣告製作中吸取經驗。比方說老師講解爭鮮的端午節祝賀廣告中,在藍幕拍攝的角色是怎麼和玻璃紙拍攝的水面合成在一起。或是在麥當勞的廣告中,為了避免拍攝的偶會在後續配音對嘴時產生問題,因此在偶身上畫上記號,再靠後製合成另外拍攝的表情上去。
從商業案到創作短片製作的流程上,老師不藏私地展示動態腳本、技術分析與更多的創作心法,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偶動畫幕後的製作艱辛。老師接著展示短片《巴特》以及台中動畫影展片頭的動態腳本和實際成品,讓同學感受差異,並且以現在的觀點來分析過往的創作可以如何調整。由於旋轉犀牛是小型工作室,分鏡畫好後可以邊嘗試邊修改,在《巴特》令人驚豔的一鏡到底開場鏡頭中,也僅由兩位動畫師分別進行動態拍攝和偶的製作。老師將鏡頭拆解,並且說明這些鏡頭是如何透過After Effects的3D攝影機功能串連起來。而台中動畫影展片頭由王登鈺導演繪製,其畫面細節豐富、動態時間點明確,對動畫團隊而言是很好的製作藍本。不過由於偶動畫的畫面比較複雜,因此老師覺得鏡頭應該要預留更久的時間讓觀眾接收訊息。
老師提醒同學善用手邊的物品化腐朽為神奇,比方說將巧拼切割後可以做成建築物或是磚瓦。一旦理解物件組成的構造後,可以舉一反三思考更多的製作方式。畢竟停格動畫很吃材質營造出的風格,很多唾手可得的東西都可以製作成停格動畫,建議同學發揮想像力,並且用自己的方式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媒材和做法,不用拘泥於單一種方式來創作。 
老師拿出小型、可以操控色溫的燈具,在偶動畫中這些小燈可以達到跟真人影片中等比例大燈一樣的效果,還可以用玻璃紙、黑鋁箔和描圖紙改變燈的影子的屬性。他提醒同學可以從實拍電影、偶動畫製作的making of 中吸取拍攝上的養分,比方說講解電影三點打光法的「電影自習室」、講解分鏡基礎的「幀影幀畫」、講解After Effects基礎的「Video Copilot」、「Hahow好學校」等。他更提到自己會透過實際演出片中角色的動作,取代律表來作為動畫拍攝時的參考,於是動畫師變成了演員一般的存在。這麼看來,製作偶動畫時,創作者要嘗試的事物可說是包山包海呢!
在治中老師精彩的講解後,勻弦老師看了看同學們所製作的偶目前的狀況,也細心講解大家的偶之後要進行進一步拍攝時,可能需要留意什麼樣的事情。在同學們此起彼落的歡笑聲和討論之下,一整天的工作坊畫下尾聲。從老師們的捏麵人經驗作為出發點,一步步帶領同學製作屬於自己的偶動畫角色,讓初次嘗試偶動畫的同學們對於這種動畫形式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也期待之後大家製作作品時,可以將旋轉犀牛工作室對藝術創作的追求銘記在心。最後老師鼓勵同學們,一樣媒材可能要嘗試了好幾部作品後,才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因此再規劃後各個鏡頭的拍攝時程後,就開始創作吧!

撰稿人:謝佳蘋、林容萱、李永傑